深山里的诚信面馆:一碗牛肉面温暖三代人

admin3周前未分类16

在云雾缭绕的青龙山深处,有个叫老杨头的退伍军人,三十年来守着间不到十平米的『诚信面馆』。每天凌晨四点,都能看见灶台升起的白雾混着山岚,像幅会流动的水墨画。

1993年冬天,老杨从部队转业回来,发现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每天要饿着肚子上学。他拿出全部转业费,在村口搭了个简易棚子。第一锅牛肉面出锅时,他挂上手写牌子:『吃完随意给,没钱也能吃』。隔壁张阿婆颤巍巍摸出两个鸡蛋抵面钱,他却偷偷塞回她菜篮里。

2008年大雪封山那年,面馆成了救命站。老杨把库存的五十斤面粉全做成面疙瘩,自家腌的腊肉都切了进去。来帮忙的大学生王磊永远记得,老杨边下面边念叨:『面要擀得厚实些,饱肚』。后来王磊在城里开了连锁餐馆,每年腊八都带着员工回来免费派粥。

三年前老杨中风,面馆歇业三个月。重开那天,门口排队的乡亲们手里都攥着旧账本——李家的修车费、陈家的药材钱、当年欠下的面钱,竟都记得清清楚楚。现在面馆由老杨女儿接手,电子支付牌旁边,依然挂着那块斑驳的旧木牌。

去年冬至,有个西装革履的中年人专程回来,放下鼓鼓的信封。老杨女儿追出去,那人红着眼睛说:『93年我娘病重,杨叔连续送了28天面,每次都说「今天多做了」』。信封里是28张百元钞,每张都写着日期。

如今面馆墙上钉着泛黄的记事本,记满了用玉米、鸡蛋、草药甚至一首山歌抵账的故事。最新一页写着:『2023.4.5,驴友小王,两碗牛肉面,帮修房顶抵』。

老杨总说:『山里人骨头硬,但心肠热。你看这灶火,添把柴就旺,面汤滚起来,能暖到人心里去』。每天早上,面香仍会准时漫过青石板路,像三十年前一样。

相关文章

老木匠的最后一课:善良比手艺更珍贵

在湘西一个叫青竹寨的小山村里,住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木匠李三爷。他做的榫卯家具不用一根铁钉却能传承三代,寨子里半数人家都有他的作品。但让寨民们念念不忘的,却是去年冬天发生的那个故事。那是个特别冷的腊月,...

老木匠的报恩:一盏灯笼照亮半座城

在青石镇的老街上,住着一位姓周的老木匠。周师傅的手艺是祖上传下来的,雕花窗棂能引来真蝴蝶,榫卯结构的桌椅用三代人都不散架。可自从儿子在城里开了装修公司,这条两百米的老街上就再没响起过刨子声。直到那年除...

欢迎使用Z-BlogPHP!

欢迎使用Z-Blog,这是程序自动生成的文章,您可以删除或是编辑它:)系统生成了一个留言本和一篇《欢迎使用Z-BlogPHP!》,祝您使用愉快!...

老槐树下的秘密:木匠与狐仙的百年善缘

在青溪村口有棵三人合抱的老槐树,据县志记载已活了四百多年。树干上深深嵌着半块锈蚀的铜镜,每当月圆之夜就会泛出微光。村里最年长的李阿婆总爱摇着蒲扇说:『这镜子里,可藏着咱们村祖祖辈辈的福气哩.........

善良的木匠与神奇的报恩鸟:一个关于善有善报的温暖故事

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座名叫青溪的小村庄,村里住着一位名叫李忠的木匠。他手艺精湛却从不计较报酬,常常免费帮邻里修葺房屋,村里人都亲切地称他"李大善人"。那年冬天特别寒冷,李忠在回家路上发现一只冻僵的蓝羽...

善良的磨坊主与神秘乞丐:一碗粥换来的奇迹

在云雾缭绕的青石山下,有个名叫柳溪村的小村庄。村里有位年近六旬的磨坊主张老汉,守着祖传的水磨坊过活。虽不富裕,他却总在磨坊门口支口铁锅,熬些杂粮粥接济过路的穷苦人。这年寒冬来得格外早,腊月初八那日,北...

发表评论   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