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木匠的最后一课:善良比手艺更珍贵

admin3周前未分类12

在湘西一个叫青竹寨的小山村里,住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木匠李三爷。他做的榫卯家具不用一根铁钉却能传承三代,寨子里半数人家都有他的作品。但让寨民们念念不忘的,却是去年冬天发生的那个故事。

那是个特别冷的腊月,连山溪都结了三指厚的冰。李三爷的小徒弟阿昌清早去送饭,发现师父正佝偻着腰在院子里锯一块上好的黄花梨。这木头是省城博物馆半年前就订下的,要用来修复明代古琴台。

『师父您这是?』阿昌急得直跺脚。李三爷却把锯好的木条捆成捆:『昨夜里张寡妇家的灶房塌了,她家小子还发着烧。』说着指了指墙角——那里摞着连夜赶制的新门窗框。

雪地里,师徒俩踩着冰碴子给张家送门窗。张寡妇攥着围裙直抹泪:『这钱您得收下...』李三爷却把她的手推回去:『当年你男人帮我从崖上找回工具箱,这份情我记着呢。』回程时阿昌发现,师父棉袄后襟有道裂口,露出灰白的棉絮。

三天后博物馆的人来了。看到被截断的黄花梨,戴金丝眼镜的专家当场发了火。李三爷只是安静地听完训斥,转身从内屋捧出个布包:『用这个抵吧。』展开竟是套清代雕花刨刀,那是他祖上传下来的宝贝。

这事传开后,寨子里的人自发凑钱想赎回调刀。但李三爷把大家拦在院门外:『物件哪有活人重要?』说着举起粗糙的右手,『当年我师父说过,这双手先要暖得了人心,才能做得动木头。』

开春时,寨口突然停了辆省城来的黑色轿车。原来那位专家把调刀送回来了,还带着电视台记者。镜头前专家红着脸说:『老师傅给我上了一课,文物保护终究是为了人。』

如今李三爷的工坊墙上,挂着两样新东西:博物馆颁发的荣誉证书,还有张寡妇儿子画的蜡笔画——画上是雪地里扛着门窗的师徒俩,题目叫《会发热的木匠爷爷》。每当有人夸他手艺,老人就眯眼笑着敲敲画框:『这才是最金贵的榫卯,把人心都扣紧喽。』

寨子里现在有个不成文的规矩:谁家孩子学手艺前,都要先去李三爷院里听故事。老人们说,这叫『接心火』——比接手艺更要紧。

相关文章

善良的卖油翁:一滴油改变一个村的命运

在浙西山区的青溪村,流传着一个关于卖油翁的感人故事。这个故事发生在1983年,那年大旱,村里的庄稼几乎绝收。村里有个叫王福贵的老人,六十多岁,是方圆十里唯一的卖油翁。每天清晨,他都会挑着沉重的油担,走...

老槐树的秘密:手艺人与山神的千年之约

在云雾缭绕的青萝山脚下,有个叫柳溪村的小村庄。村口矗立着一棵三人合抱的老槐树,树干上深褐色的纹路像极了老人脸上的皱纹。村里代代相传着一个规矩:每月初一十五,总会有村民带着新编的竹篮或酿好的米酒挂在槐树...

善良的货郎与山中狐仙:一碗热粥结下的百年善缘

早年间,在沂蒙山脚下的李家沟有个货郎叫李三顺,挑着担子走村串巷三十年,扁担都磨出了包浆。这年腊月二十三,鹅毛大雪封了山道,三顺惦记着张家洼的孤寡老人还没拿到年货,硬是顶着风雪出了门。行至老鹰崖时,忽见...

欢迎使用Z-BlogPHP!

欢迎使用Z-Blog,这是程序自动生成的文章,您可以删除或是编辑它:)系统生成了一个留言本和一篇《欢迎使用Z-BlogPHP!》,祝您使用愉快!...

善良的樵夫与山中精灵:一碗热粥的奇缘

在云雾缭绕的青山脚下,有个名叫柳树沟的小村庄。村里住着个四十出头的樵夫李大山,每日天不亮就扛着斧头上山砍柴,用结满老茧的手养活年迈的母亲。那年腊月特别冷,大雪封山半月有余。李大山把最后半袋糙米熬成稀粥...

善良的木匠与神奇的报恩鸟:一个关于善有善报的温暖故事

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座名叫青溪的小村庄,村里住着一位名叫李忠的木匠。他手艺精湛却从不计较报酬,常常免费帮邻里修葺房屋,村里人都亲切地称他"李大善人"。那年冬天特别寒冷,李忠在回家路上发现一只冻僵的蓝羽...

发表评论   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