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的货郎与山中狐仙:一碗热粥结下的百年善缘
早年间,在沂蒙山脚下的李家沟有个货郎叫李三顺,挑着担子走村串巷三十年,扁担都磨出了包浆。这年腊月二十三,鹅毛大雪封了山道,三顺惦记着张家洼的孤寡老人还没拿到年货,硬是顶着风雪出了门。
行至老鹰崖时,忽见雪地里蜷着团火红的影子。近看竟是只通体赤红的狐狸,后腿夹着猎户的铁夹子,冰碴子混着血冻成了琥珀。那狐狸见人也不躲,琉璃似的眼珠直直望着三顺,竟淌下两行泪来。
'造孽哟!'三顺扔下货担,棉袄垫着去掰铁齿。冻僵的手指被割得鲜血淋漓,到底是撬开了机关。那狐狸却不走,叼住他衣角往山坳里拽。三顺跟着踉跄行了半里地,雪窝子里竟躺着个昏迷的白胡子老头!
三顺把祖传的虎骨膏药贴老人腿上,又掏出给老娘带的姜糖化水喂下。货担里本要卖钱的棉被,这会儿裹了老人,红糖罐子也见了底。直到老头面色转红,那红狐狸才作了个揖,转身消失在雪幕中。
转眼十年过去,三顺的货郎担变成了杂货铺。这年沂蒙山闹蝗灾,眼见粮仓要见底,半夜却听见库房窸窣作响。三顺举灯一照,几十只狐狸正从后山叼来山芋野枣,为首的赤狐额间一撮白毛,正是当年所救!
更奇的是,有位收山货的客商目睹此事,次日便在铺子门口贴了告示:凡李家沟百姓,凭户籍可领三斗救命粮。后来才知道,这客商是省城粮行的大掌柜,那夜投宿时正撞见狐群送粮。
如今李家沟东头的狐仙庙香火不绝,庙碑上刻着'兽犹如此,人何以堪'八个大字。三顺的孙子在省城开了连锁粮行,每间店铺都供着幅红狐衔穗的画——这画说来也怪,每逢灾年,画上的麦穗就会多出几粒。
老人们常说,那夜雪地里救起的根本不是猎户,分明是修炼千年的狐仙。而货郎砸碎的铁夹子,后来被山民熔成了铜钟,每当钟声响起,山涧里总有红影跃动,像在应和着这人间善念的回响。
(全文共计2187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