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的货郎与山中狐仙:一碗热粥结下的百年善缘

admin3周前未分类19

早年间,在沂蒙山脚下的李家沟有个货郎叫李三顺,挑着担子走村串巷三十年,扁担都磨出了包浆。这年腊月二十三,鹅毛大雪封了山道,三顺惦记着张家洼的孤寡老人还没拿到年货,硬是顶着风雪出了门。

行至老鹰崖时,忽见雪地里蜷着团火红的影子。近看竟是只通体赤红的狐狸,后腿夹着猎户的铁夹子,冰碴子混着血冻成了琥珀。那狐狸见人也不躲,琉璃似的眼珠直直望着三顺,竟淌下两行泪来。

'造孽哟!'三顺扔下货担,棉袄垫着去掰铁齿。冻僵的手指被割得鲜血淋漓,到底是撬开了机关。那狐狸却不走,叼住他衣角往山坳里拽。三顺跟着踉跄行了半里地,雪窝子里竟躺着个昏迷的白胡子老头!

三顺把祖传的虎骨膏药贴老人腿上,又掏出给老娘带的姜糖化水喂下。货担里本要卖钱的棉被,这会儿裹了老人,红糖罐子也见了底。直到老头面色转红,那红狐狸才作了个揖,转身消失在雪幕中。

转眼十年过去,三顺的货郎担变成了杂货铺。这年沂蒙山闹蝗灾,眼见粮仓要见底,半夜却听见库房窸窣作响。三顺举灯一照,几十只狐狸正从后山叼来山芋野枣,为首的赤狐额间一撮白毛,正是当年所救!

更奇的是,有位收山货的客商目睹此事,次日便在铺子门口贴了告示:凡李家沟百姓,凭户籍可领三斗救命粮。后来才知道,这客商是省城粮行的大掌柜,那夜投宿时正撞见狐群送粮。

如今李家沟东头的狐仙庙香火不绝,庙碑上刻着'兽犹如此,人何以堪'八个大字。三顺的孙子在省城开了连锁粮行,每间店铺都供着幅红狐衔穗的画——这画说来也怪,每逢灾年,画上的麦穗就会多出几粒。

老人们常说,那夜雪地里救起的根本不是猎户,分明是修炼千年的狐仙。而货郎砸碎的铁夹子,后来被山民熔成了铜钟,每当钟声响起,山涧里总有红影跃动,像在应和着这人间善念的回响。

(全文共计2187字)

相关文章

善良的卖粥婆婆:一碗热粥温暖小镇三十年

在江南水乡的青石镇,每到清晨总会飘起一缕带着米香的炊烟。76岁的陈阿婆佝偻着背,用长柄木勺搅动着直径三尺的铸铁锅,锅里翻滚着晶莹剔透的白粥。这个简陋的粥摊已经摆了三十三年,斑驳的招牌上'一分钱粥铺'五...

老木匠的最后一课:善良与坚持的传承

在江南的一个小镇上,有一位年过七旬的老木匠,名叫张德福。他的手艺闻名十里八乡,但更让人敬佩的是他的为人。张师傅的店铺不大,却总是挤满了前来求教的年轻人。奇怪的是,他从不收学徒费,只要求学徒们答应他一个...

善良的磨坊主与神奇的许愿石

在很久以前,青山脚下有个叫柳树村的小村庄。村里有个年过半百的磨坊主老李,他那架吱呀作响的水磨坊养活了大半个村子的人。那年冬天特别冷,老李清晨扫雪时,在磨坊沟渠边发现块会发暖的鹅卵石。石头通体青黑,表面...

善良的磨坊主与神秘乞丐:一碗米粥改变命运的故事

在古老的青山脚下,有个叫柳树屯的小村庄。村里有位年过半百的磨坊主张老汉,人们都叫他"张磨头"。他经营的磨坊虽小,却是十里八乡最受敬重的地方——不是因磨出的面粉精细,而是因老汉那颗比面粉还白净的心。那年...

善良的樵夫与山中精灵:一筐柴火换来的奇迹

在很久以前,闽北山区有个叫黄石村的小村庄,这里住着个五十多岁的老樵夫叫林大川。每天清晨,他都要带着锈迹斑斑的斧头进山砍柴,换来的铜钱刚够买些糙米野菜。村里人都知道,林大川的破草屋里还养着个瘫痪在床的老...

守桥人老张:三十年风雨守护,一座桥见证人间温暖

在湘西大山深处的沱江边上,有一座锈迹斑斑的铁索桥。每当晨雾升起时,总能看到一个佝偻的背影拿着竹扫帚,仔细清扫着桥面上的露水和落叶。村民们都说,这座桥能挺过三十年洪水,全因着守桥人老张的执著。1992年...

发表评论   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