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的樵夫与山中精灵:一场改变命运的奇遇
在很久很久以前,南方有个叫青岩村的偏僻山村,村里住着个叫老周的樵夫。老周五十出头,背脊微驼,手掌布满老茧,每天天不亮就扛着斧头上山砍柴。
那年冬天特别冷,大雪封山整整七日。村民们缩在屋里烤火时,老周却惦记着山腰那窝总来讨食的野兔。第八日清晨,他揣着半袋红薯踉跄踏雪,在松树林里发现个发着微光的蓝蘑菇。
『这蘑菇竟像盏小灯笼!』老周蹲下身,突然听见细弱的呜咽声。拨开积雪,只见只通体银白的小狐狸后腿夹着兽夹,伤口凝着冰碴。更奇的是,这小兽额间有个月牙形的金斑。
老周二话不说脱下棉袄裹住它。回家路上,他棉袄结冰碴子,怀里的温热却始终不散。妻子见他抱回只狐狸正要埋怨,却见那小兽突然开口:『恩公且留步,我乃月华谷守书人。』
原来这狐狸是山中精灵,为追捕偷盗古籍的鼠精才着了道。当晚精灵吐出一颗明珠,将老周破旧的柴房照得透亮。借着珠光,他们发现梁柱上刻着密密麻麻的文字——竟是前朝大儒隐居时留下的治水良方!
开春后洪水肆虐,临县尽成泽国。唯独青岩村因按方开渠,百亩良田安然无恙。精灵临别时赠予老周一包种子,种出来的紫皮玉米竟能治小儿夜啼。老周把种子分给村民,从此月华谷的传说代代相传。
二十年后,有商队在深山里迷路,忽见崖壁上闪着蓝光。攀上去才发现是个石洞,洞里整整齐齐码着百册古籍,最上面那本墨迹未干的《青岩录》,记载的正是老周的故事。
如今村口立着块『借月碑』,碑文斑驳却仍可辨认:『雪夜怀仁暖,明珠不夜天。善心传千古,月华照人间。』每到农历十五,碑面便会浮现淡淡的月牙光斑,村中老人说,那是守书人在翻看人间的新故事。
(以下为考证补充)
笔者走访青岩村时,在县档案馆查到光绪三年《澧州志·异闻录》确有记载:『樵周某,雪中救白狐,得治水策,活人无数。』村中至今保留着独特的『谢月节』,每年冬至要往山里送玉米馍馍。更神奇的是,村小学后山确有种会发蓝光的蘑菇,经林业局鉴定为『荧光丝盖伞』,属罕见品种。
去年暴雨冲垮老路基,施工队竟挖出个唐代银盒,里面装着碳化的书简。文物专家辨认出『导水』、『疏浚』等字迹,与村中祖传的治水歌诀高度吻合。或许传说中那位隐居大儒,真实身份是安史之乱时南逃的水部员外郎?
临别时,八十岁的周老汉塞给我个布包,打开是五粒泛着珍珠光的玉米。『精灵给的种子第四代了,虽然不发光了,熬粥还是香得很。』老人咧嘴笑时,我分明看见他缺了颗门牙的位置,闪着月牙形的银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