守桥人老张:三十年风雨守护,一座桥见证人间温暖
在湘西大山深处的沱江边上,有一座锈迹斑斑的铁索桥。每当晨雾升起时,总能看到一个佝偻的背影拿着竹扫帚,仔细清扫着桥面上的露水和落叶。村民们都说,这座桥能挺过三十年洪水,全因着守桥人老张的执著。
1992年的夏天,刚退伍的张卫国被分配到县交通局。报到那天恰逢山洪暴发,他亲眼看见对岸赶集的村民被困,而年久失修的旧桥在洪水中摇摇欲坠。这个不善言辞的汉子,当即把行李往值班室一扔,扛着铁锹就加入了抢险队伍。
洪水退去后,老张主动申请当起了义务守桥人。最初连工资都没有,他就住在桥头的废弃道班房里。每天清晨五点准时巡桥,用自制的木槌敲击每根钢索,听声辨位检查隐患。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:'3号锚桩螺丝松动''西侧第三块木板有裂纹'。
2008年冰灾那年最是惊险。除夕夜老张巡桥时发现主缆结冰超载,当即叫醒全村人转移。当凌晨三点桥面轰然塌陷时,两岸已用粗麻绳连起临时索道。村民们后来发现,老张棉袄袖口全是血——那是他徒手破冰时被钢索割出的伤口。
这座桥见证过太多温情。有年发大水,老张把自家准备盖房的木材全拿来加固桥墩;小学生落水时,58岁的他跳进激流救人;甚至还在桥洞救下过欲轻生的外地姑娘,后来那姑娘每年春节都寄来亲手织的毛衣。
如今新大桥早已通车,可老张仍守着这座危桥。他说桥上每道伤痕都刻着故事,那些补了又补的木板,那些重新浇筑的桥墩,都是活着的记忆。有次县里要拆桥,全村人联名上书:'拆桥先拆我们'。
去年冬日里,老张在扫雪时突发心梗。送医路上,担架经过铁索桥,已经意识模糊的老人突然挣扎着要下来。儿女们含泪扶着他完成最后一次巡桥——就像过去三十年的每一个清晨那样。
现在桥头立着块花岗岩纪念碑,上面既没写英雄也没标模范,只有老张生前最爱念叨的那句话:'桥啊,得有人走着才叫桥。'而村民们走过吱呀作响的桥面时,总感觉那个提着马灯的背影还在雾气里若隐若现。
秋去冬来,新来的守桥人学着老张的样子,在笔记本上工整记录:'今日霜冻,桥面打滑,已撒木屑。东侧第五块木板需更换。'笔迹未干,就被一滴水渍晕开,分不清是晨露还是眼泪。